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,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八路軍、新四軍、東北抗日聯軍、華南游擊隊為主的抗日軍民,與日軍展開了殊死的斗爭,并取得最終勝利。在所有取勝因素當中,抗日根據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中國共產黨和它領導的紅軍在十年內戰期間受到很大削弱,全軍只有四萬多人,武器裝備差,主要根據地在陜北;江南的紅軍游擊隊還分散在八省邊界的十三個地區。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都是經過長征考驗的革命精華,有著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,熟悉游擊戰,更重要的是,這支軍隊來自人民,是服務于人民的革命隊伍,這是抗日民族革命戰爭中最為寶貴的。
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,毛澤東在《論持久戰》中指出:“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,存在于民眾之中。”“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,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,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,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。”
出其不意 速戰速決
1944年八路軍收復清豐縣城的戰斗為典型。1944年5月上旬,日偽軍一度放棄清豐縣城,后因此地位置重要,日偽軍遂重新侵占該縣,并加修城墻工事。清豐縣大隊火速將敵情上報,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立即抽調主力第7團急行軍百余里,在周邊縣大隊配合下,乘敵立足未穩,奔襲清豐縣城。5月29日夜,部隊包圍縣城,22時戰斗準時打響,八路軍發揮夜戰、近戰、巷戰的特長,從城墻突進,繼而沖破二道圍寨,打開炮樓。經過一夜激戰,八路軍斃俘日偽軍1700余人,活捉在清豐開會的大批日偽官員,日軍后來哀嘆:“從此局勢不可收拾……”
調虎離山 趁虛而入
雖然日偽軍在單個據點的兵力不多,但由于其能在短時間內機動增援,因此我軍必須在短時間內結束戰斗,而在總攻前盡可能削弱敵守備力量是必不可少的。為此,中國軍民采取了諸多調動敵人的戰術,使其難以摸清我軍進攻的重點,正如《三十六計》中所說的:“待天以困之,用人以誘之。”
燈明寺是津浦路上滄州以南、東光城以東的日軍據點,它像一顆釘子楔在我冀東根據地的邊緣。1939年除夕,八路軍發動數千民兵和群眾,將東光城南露口一帶的津浦路鐵軌卸掉搬走,導致日軍南北運輸的“大動脈”癱瘓。為了盡快恢復鐵路交通,日軍從各地抽調人馬搶通,而燈明寺據點只留下一個小隊的日軍把守,八路軍抓住戰機夜襲燈明寺。當晚,八路軍以急行軍進抵燈明寺,據點內的日軍已經睡覺,外面只有一個日本兵放哨。我軍從戰斗打響到打掃戰場,前后僅花了十來分鐘,日軍小隊全部報銷。
聲東擊西 圍魏救趙
1943年1月的剡城戰役為代表作。郯城南鄰隴海鐵路,是日軍在魯南的重要兵站,常駐日軍一個小隊和數百名偽軍。1943年1月,為了粉碎日軍對山東根據地的“掃蕩”,八路軍第115師第2教導旅決定以主力插入日軍后方,奪取守備力量不足的郯城。戰斗開始后,突擊組迅速越過外壕,抵近城垣,豎梯登城,掃除突破口兩側的日偽軍火力點。攻城部隊沖入城內,并向縱深發展,殘敵向城中心退縮。經八路軍政治攻勢和連續爆破猛攻,偽軍大部瓦解,200余人投降,7名日軍被俘,其余敵人全被炸死,郯城得以光復。戰斗過程中,打援部隊在城西截擊由馬頭鎮來援的日軍400余人,將其擊退。這一戰首創了八路軍在山東敵后運用“敵進我進”戰術攻占城池的范例。
發動群眾 眾志成城
針對日偽據點,中國軍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政治瓦解運動。八路軍經常編印各種小型的日文傳單、畫片,加強反法西斯斗爭形勢的宣傳,激發日軍下層士兵的厭戰、反戰情緒,而針對偽軍的工作重點是爭取中下層官兵,通過各種社會關系、偽軍親屬關系曉以民族大義,采取政治瓦解與軍事打擊并用。在工作做得較好的地方,當時機和條件成熟時,就能爭取偽軍成建制地反正,有的地方則利用偽軍關系替我軍搞情報、買武器,或掩護我軍在日占區采購布匹、機器、紙張、醫藥等用品。由于群眾工作一直深入到日偽據點內,因此不僅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敵情,還能在反“掃蕩”戰斗中將一部分病、弱、婦、幼人員安置到敵據點附近甚至據點內,出現了奇特的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局面。
著名戰役:平型關大捷
又稱平型關戰斗、平型關伏擊戰,是指1937年9月25日,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,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,阻擋日軍攻勢,由115師師長林彪、副師長聶榮臻指揮,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,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,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。
敵后抗戰的地位與作用
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游擊戰有效的牽制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,至1944年初,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抗擊了64.5%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。百萬日軍深陷中國戰場泥潭,無法在關內抽出兵力“北進”和“南下”,這大大加速了太平戰場美國對日作戰勝利的進程,解決了蘇聯兩線作戰的危險,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特別是亞洲戰場的勝利作出了極大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