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恩銘:高唱《國際歌》從容就義
鄧恩銘像 新華社發
“卅一年華轉瞬間,壯志未酬奈何天;不惜惟我身先死,后繼頻頻慰九泉。”這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在獄中留下的遺作《訣別》。
鄧恩銘,1901年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玉屏鎮水浦村。1918年,鄧恩銘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。五四運動爆發后,鄧恩銘被選為學生自治會領導人,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。1920年11月,他與王盡美等組織進步團體“勵新學會”,介紹俄國十月革命,抨擊社會現狀。
1921年春,鄧恩銘參與發起建立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。同年7月,鄧恩銘與王盡美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參與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。會后回濟南建立中共山東支部,任支部委員。
1922年1月,鄧恩銘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。回國后,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工人運動上。
在鄧恩銘等領導下,1925年2月,膠濟鐵路工會領導工人舉行大罷工,迫使鐵路局答應了工人的部分要求。同年,他與王盡美等人組織領導了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,形成了青島歷史上第一次罷工高潮。
1925年8月,鄧恩銘被任命為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,11月被捕入獄。經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,得以保外就醫。1926年6月,鄧恩銘再次秘密回到青島,主持市委工作。
1928年春,鄧恩銘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。后由于叛徒告密,在濟南被捕。在獄中,他領導難友們同敵人進行斗爭,并兩次組織越獄,使部分同志沖出監獄脫險。鄧恩銘因受刑過重,行動困難,未能越獄脫險。
1931年4月5日,在濟南市緯八路侯家大院刑場,鄧恩銘身負鐐銬,高唱《國際歌》從容就義,年僅30歲。
“我的大伯公鄧恩銘的一生是短暫的,也是輝煌的。”鄧恩銘的侄孫女鄧慶梅表示,“做好本職工作,就是對先輩最好的紀念。”
向警予:為婦女解放奮斗一生
向警予像 新華社發
向警予2009年當選“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
向警予,原名向俊賢,1895年9月出生,湖南溆浦人。1912年,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,兩年后轉入周南女校,在這里認識了蔡暢,并通過她結識了蔡和森和毛澤東。
1919年,向警予加入新民學會。12月,向警予和蔡和森一起赴法勤工儉學。共同的理想信念使兩人產生了愛情。1920年他們在法國蒙達尼舉行了婚禮。向警予勤奮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,積極參加工人運動實踐,從一個激進民主主義者迅速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,堅定地支持蔡和森的建黨主張,積極參與建黨工作。
向警予回國后,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她為黨中央婦女部起草文件,發表論述婦女解放運動的文章,培養了大批婦女工作干部,在婦女解放運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1924年,向警予出色領導了上海閘北絲廠和南洋煙廠的大罷工。
1925年10月,向警予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。1927年回國后,在中共漢口市委宣傳部和市總工會宣傳部工作。大革命失敗后,她主動留在武漢,堅持地下斗爭。
1928年3月20日,向警予因叛徒出賣被捕。獄中,敵人用盡伎倆,終無法動搖她的革命意志。5月1日,她昂首闊步,慷慨就義于余記里空坪刑場,時年33歲。
蔡和森聞訊后,寫下《向警予同志傳》,文中說:“偉大的警予,英勇的警予,你沒有死,你永遠沒有死!你不是和森個人的愛人,你是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!”
1939年,在延安紀念三八婦女節大會上,毛澤東高度評價了向警予的一生。他說:“要學習大革命時代犧牲了的模范婦女領袖、女共產黨員向警予。她為婦女解放、為勞動大眾解放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了一生。”
如今,向警予創辦的溆浦女校更名為警予學校,她當年編寫的校歌,在一代代師生中傳唱。
向警予故居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由故居、生平事跡陳列室和警予銅像廣場三部分組成的向警予同志紀念館,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,又是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。
楊開慧:“犧牲我小,成功我大”
楊開慧像 新華社發
楊開慧2009年當選“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
“我失驕楊君失柳,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。”1957年,毛澤東寫下《蝶戀花·答李淑一》,深情懷念楊開慧。
楊開慧,1901年出生于湖南長沙縣清泰鄉板倉(今開慧鎮開慧村)。父親楊昌濟是一位思想進步的學者、教育家。1913年,楊昌濟到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教書,楊開慧隨父親遷往長沙,并在這里認識了毛澤東。
1918年,楊昌濟到北京大學任教,舉家北遷。這年9月間毛澤東因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也來到北京,在這期間,毛澤東和楊開慧有了更多的接觸并開始相愛。
1920年冬,楊開慧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,成為湖南第一批團員。就在這時,她和毛澤東在長沙舉行了簡樸的婚禮,結為革命伴侶。
1922年,楊開慧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同年,毛澤東在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區委員會,任區委書記,楊開慧負責區委的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,身兼秘書、機要、文印、聯絡、總務等多個職務,成為毛澤東的得力助手。
1923年4月,毛澤東到上海黨中央工作。楊開慧帶著毛岸英和毛岸青也來到上海,協助毛澤東開展工作。
1925年2月,楊開慧隨毛澤東回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,協助毛澤東創辦農民夜校并擔任教員。同年12月,楊開慧離開韶山轉往廣州協助毛澤東收集、整理資料,編寫文稿,負責聯絡工作。
1927年初,毛澤東對湖南農民運動進行考察,楊開慧把大量的調查資料進行分類整理,工整地抄寫下來。
大革命失敗后,毛澤東按照黨的八七會議指示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,楊開慧帶著3個孩子回到長沙板倉開展地下斗爭。
1930年10月,楊開慧被捕。敵人逼問毛澤東的去向,要她公開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。楊開慧堅定地說,“犧牲我小,成功我大”“要我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,除非海枯石爛!”
1930年11月14日,楊開慧就義于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,年僅29歲。
如今,由楊開慧烈士故居、陵園、陳列館以及楊公廟四部分組成的楊開慧紀念館,是我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,每年接待瞻仰者130余萬人。
來源:人民日報